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為花蓮舊酒廠,坐落於花蓮舊城當中,隨著時間的軌跡,歷史釀酵出豐饒的人文與故事。
這裡是花蓮的「中央公園」,社區居民的生活、記憶烙印在老建築的窗櫺;這裡是花蓮的藝術平台,新舊交融的氛圍,是從地方展連結國際的視野。
這裡是開始細細品味花蓮舊城區的起始點,是讓旅人可以放慢腳步、細細咀嚼花蓮人文,一起創發未來的文創園區。
文化部「公共服務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為驅動公共服務設計革新之形象,加值文化體驗與公共服務轉型,建構公共服務生態系。公開徵求(Open Call)具發展性、創新性、凝聚性、永續性的整合策略或解決方案,帶動公共服務正向永發展、永續循環,為大眾文化生活帶來更具擴散性及影響力的服務體驗。
本計畫為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以「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場域創新計畫」,以發展公共服務創新之提案。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自109年起進駐花蓮文創園區,執行及推動園區內各項活化及維護工作,理解到花蓮文創園區與東部周遭文化產業關係密切,公共服務機能有待重新建立,故本館推動場域創新計畫,產生園區公共服務的整體營運藍圖及具體結構。
透過社區工作坊、論壇等不同形式的擴大參與,都指向公共服務應接近在地需求,我們也著手重新制定園區的公共服務規劃,包含識別設計、指引設計、資訊服務等。
在花蓮舊酒廠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耗時16年的調查研究與整修,在2016年完成全園區營運開放。之後又因地震而造成園區受損而進行關閉修繕,如何讓花創重新回到花蓮人的生命當中,成為現階段園區營運的核心命題。為此,從歷史與記憶當中找出過去的故事,並且醞釀未來多元的可能性,將會是本計畫的行動目標。
本計畫由城鄉潮間帶團隊進行專案統籌,辦理了多場擴大參與的活動。藉由一群城市規劃師,拉高觀看城市的視角,重新與在地居民一起盤點審視花蓮的城市發展。
當我們如同鳥兒飛翔在花蓮市的上方,就會發現依山傍海的花蓮市仰賴著河川水系以及都市裡的公園形成生態網絡,而花創則是位於核心的生態跳島。
當我們進入社區居民的生活當中,就會發現過去湧泉汩汩、在溪畔捕撈魚蝦的經驗已然消失。
當我們從孩子們的視角觀看這個世界,卻遍尋不著可以放心遊戲的環境。
藉由數場社區工作坊、線上工作坊等擴大參與的過程,引導在地區民回顧並且想像花蓮文創園區的未來,並且以專題講座探討花創未來經營的多項議題,包含:滾動社區、文學走讀、兒童友善環境、水綠城市永續環境、產業連結等,希望藉此凝聚民間共識力量,開啟市民參與的機制,以及政府、企業與民間合作的模式。
花創的未來需要與花蓮人一起攜手持續滾動成長,我們也藉由線上展的型態,邀您一同「釀酵花創與社區的共同未來」。
時光荏苒,不同世代花蓮人的記憶於此處交會,周邊棋盤格狀的溝仔尾街區,水與生活曾經密不可分,城隍廟前的廟埕,眼看過去的風華洗盡,現在一切是否即將新生?時光荏苒,不同世代花蓮人的記憶於此處交會。
透過調查花創周邊的文化資產,因過去的花創改變日新月異,花蓮市民較少參與當地的藝文活動,溝仔尾居民也因都市規劃,而漸遷居別處,使得文創園區與周邊的連結並不深。識別重新規劃中,期盼強調與周邊環境的連結、去發掘過去的記憶、街區及產業的故事,使文創園區作為街區的延伸、一個親近藝文的地方,在未來創造連結,述說屬於花蓮的獨特故事。
發想自過去日治時期生產之酒瓶上會出現的玻璃浮凸字樣。帶有圓潤感的黑體取代過去的書法毛筆字,呈現充滿活力、活潑的氛圍。
同時也回應園區過往歷史脈絡,此一字體感若之後要應用在園區商品中,也可以延續發展這樣的字體感受。